“你好,我们是濠江法院的法官,你的案子已经立案了,詹某愿意与你调解,现通知你3月20日前来法院调解。”
“我前几日才通过网上预约立案的,怎么可能这么快呢?不可能这么快吧?我怎么相信你们的话,搞不好你们就是电信诈骗犯,这种冒充法院的手段我听得多了!”
这并不是电视剧里的剧情,而是在濠江法院审理一起不当得利返还纠纷案过程中真实发生的。
事情是这样的,今年3月15日,大叔伍某通过濠江法院网上预约立案平台起诉与其网恋的“美女”网友(男子詹某)返还不当得利。其诉称,自己通过微信认识了一“美女”网友,两人经常互诉衷肠,不料2018年10月24日自己通过微信转账,将要转给侄女的1万元误转给了这位“美女”网友。当他要求“美女”返还时,不料却被拉黑。最令他无法相信的是该“美女”的真实身份居然是濠江籍男子詹某。
同日,濠江法院在平台审核通过伍某的起诉材料,案件被快速立案。该案立案后,濠江法院民一庭的承办法官对案卷进行全面分析后,遂通知詹某到庭了解相关情况,并向其送达民事诉状副本、开庭传票等应诉材料,以拉家常的方式詹某释法明理,并耐心地向其分析利弊。经过行之有效的思想工作,詹某表示愿意调解。
3月18日,承办法官电话联系远在湖南的伍某前往法院调解,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。
电话那头,警惕性超强的伍某一度把法院干警当成了电信诈骗犯,一连串问了承办法官很多问题。
一翻“拷问”下,法官一一解释,可还是无法打消伍某疑虑,最后,伍某表示需要先打电话到法院立案庭确认,并直接挂断了电话。
不久之后,承办法官的再次电话响起,来电的正是伍某。
电话那头的伍某称,他3月15日才通过网上预约立案平台提交起诉材料,没想到才过了3天,案子就可以调解了,速度太快了,所以才会产生怀疑。自己已确认了确有其事,于是又打电话过来。承办法官马上向伍某说明情况,伍某答应3月20日前往濠江法院与詹某签订调解协议。
3月20日下午3点,双方在法院的主持下,最终达成调解协议,詹某当着承办法官的面将1万元返还给了伍某,使该起纠纷仅3个工作日就得到了圆满的解决。
此时伍某的脸上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,连声向承办法官道谢。
法官提醒: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》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,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,取得不当利益,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。可见,没有缘由得到财产,必须归还原物主或交公,不能占为己有。所以,本案中詹某因伍某错误转账而取得利益,缺乏合法根据,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伍某。